做你身边的国学大师-国学堂

词字云-国学堂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三节

国学诗词雏鹰计划:阅读此篇名篇《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三节》 来自:《孟子》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原文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翻译
滕文公问怎样治国。 孟子说:“老百姓的事情不能拖。《诗经》上说:‘白天去割茅草,晚上把绳搓好;赶紧上房修屋,开春就要播种百谷。’老百姓中的情况是,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坚定的心志,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坚定的心志。假如没有坚定的心志,就会为非作歹,无所不为。等他们犯了罪,然后处罚他们,这叫陷害百姓。哪有仁德的人在位治国却做出陷害百姓的事来?所以英明的君王一定严肃而节俭,对下级有礼,向百姓征税有一定的制度。阳虎说:‘要发财致富就不能讲仁义,要讲仁义就不能发财致富。’ “夏代每户五十亩地,实行贡法;商代每户亩地,实行助法,周代每户一百亩地,实行彻法。其实质都是抽取十分之一税率的地租。彻,是‘通’的意思;助,是‘借’的意思。龙子说:‘地租中没有比助法更好,没有比贡法更不好的。’贡法,是比较几年中的收成以确定一个平均数,作为每年收税的税额。如果年成好,粮食就多得满地狼藉,多收一些地租也不算暴虐,倒收得少;如果年成不好,收成还不够来年施肥的费用,地租却一定要收到满额。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却使老百姓累得惨兮兮,而且终年辛苦劳作,还不够养活父母,还得借高利贷来凑足地租,使老的小的抛尸露骨于山沟之中,这哪里是为民父母呢?做官的人有世袭的俸禄,滕国早就实行了。《诗经》说:‘下雨下到我公田,然后又到我私田。’只有借力助耕才谈得上‘公田’。由此看来,即使周代的制度其实质也还是助法。 “又设立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序,是陈列的意思。乡里学校,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国立学校则三代都叫‘学’,都是使人明白伦理道德的。上面的人明白伦理道德,下面的平民百姓自然爱戴他们。如果有圣王出现,一定要来取法,这就成了圣王的师傅了。 “《诗经》上说:‘岐周虽是古老的邦国,却新接受了新的天命。’这是讲的文王。您努力实行吧,也以此来使您的国家气象一新。” 滕文公让毕战来问井田制。 孟子说:“你的君王要实行仁政,选派你(到我这里来),你一定要尽力。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田界做起。划分田界如果不公正,井田就分得不均匀,作为俸禄的谷物田租也就收得不公平了,所以暴君污吏一定把划分田界当儿戏。田界如果划得公正,分发田地、订立俸禄制度,就可以轻易办妥了。 “滕国虽土地狭小,但也有当官的,也有种田的。没有当官的人,就没人管理种田的,没有种田的,就没人养活当官的。建议在郊野实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在城市实行十分抽一的贡法。卿以下官吏都授给圭田,圭田的大小是五十亩。家里还有剩余劳力的,另授田二十五亩。老死或搬家,也不离开本乡,乡里同一井田的人家,出入相伴,防盗御寇互相帮助,有病互相照料,于是老百姓就会彼此亲爱,相处和睦。纵横方圆一里的地为一个井田,每个井田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八家都授给私田一百亩,共同耕种公田。公田里的活干完了,然后才敢干私田的活,以此来区别当官的和种田的。这就是井田制的大概。至于调整润饰,关键就在于你的国君和你(的努力)了。”
释义/赏析
引诗出《诗经·豳风·七月》。 尔:语助词,无义,于:往。茅:取茅。索:搓。绹(táo):绳子。 亟:急,赶快。乘屋:登屋顶,指修理草房。始:岁始,年初。 阳虎:即阳货,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与孔子同时。 夏后氏:以禹为首领的古代氏族部落,到禹的儿子启时建立了夏王朝。五十而贡:传说夏代每户授田五十亩,每户上缴一定的收成作为地租。这与下文的“助”“彻”,都是儒家说的土地税法,在历史上未必实行过。 龙子:古代贤人。 挍(jiào):同“校”,比较。 狼戾:狼藉。 盻盻(xì)然:勤苦不得休息的样子。 雨(yù):下雨。引诗出《诗经·小雅·大田》。 庠(xiáng)序学校:庠、序、校,都是乡里学校;学,国立学校。 射(yì):通“绎”,陈列,指陈列人伦秩序以教导。 引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毕战:滕国的臣。 钧:通“均”。 经界:土地、疆域的分界。 圭田:俸禄以外另授给官吏的田,供祭祀用。
繁体原文
滕文公問爲國。 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詩》雲:‘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民之爲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爲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陽虎曰:‘爲富不仁矣,爲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貢者,挍數歲之中以爲常。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爲虐,則寡取之;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爲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使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爲民父母也?夫世祿,滕固行之矣。詩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爲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 “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爲王者師也。 “《詩》雲:‘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使畢戰問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將爲君子焉,將爲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餘夫二十五畝。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爲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翻译
滕文公問怎樣治國。 孟子說:“老百姓的事情不能拖。《詩經》上說:‘白天去割茅草,晚上把繩搓好;趕緊上房修屋,開春就要播種百穀。’老百姓中的情況是,有固定產業的人會有堅定的心志,沒有固定產業的就不會有堅定的心志。假如沒有堅定的心志,就會爲非作歹,無所不爲。等他們犯了罪,然後處罰他們,這叫陷害百姓。哪有仁德的人在位治國卻做出陷害百姓的事來?所以英明的君王一定嚴肅而節儉,對下級有禮,向百姓徵稅有一定的制度。陽虎說:‘要發財致富就不能講仁義,要講仁義就不能發財致富。’ “夏代每戶五十畝地,實行貢法;商代每戶畝地,實行助法,周代每戶一百畝地,實行徹法。其實質都是抽取十分之一稅率的地租。徹,是‘通’的意思;助,是‘借’的意思。龍子說:‘地租中沒有比助法更好,沒有比貢法更不好的。’貢法,是比較幾年中的收成以確定一個平均數,作爲每年收稅的稅額。如果年成好,糧食就多得滿地狼藉,多收一些地租也不算暴虐,倒收得少;如果年成不好,收成還不夠來年施肥的費用,地租卻一定要收到滿額。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卻使老百姓累得慘兮兮,而且終年辛苦勞作,還不夠養活父母,還得借高利貸來湊足地租,使老的小的拋屍露骨于山溝之中,這哪裏是爲民父母呢?做官的人有世襲的俸祿,滕國早就實行了。《詩經》說:‘下雨下到我公田,然後又到我私田。’只有借力助耕才談得上‘公田’。由此看來,即使周代的制度其實質也還是助法。 “又設立庠、序、學、校來教導百姓。庠,是教養的意思;校,是教導的意思;序,是陳列的意思。鄉里學校,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國立學校則三代都叫‘學’,都是使人明白倫理道德的。上面的人明白倫理道德,下面的平民百姓自然愛戴他們。如果有聖王出現,一定要來取法,這就成了聖王的師傅了。 “《詩經》上說:‘岐周雖是古老的邦國,卻新接受了新的天命。’這是講的文王。您努力實行吧,也以此來使您的國家氣象一新。” 滕文公讓畢戰來問井田制。 孟子說:“你的君王要實行仁政,選派你(到我這裏來),你一定要盡力。仁政一定要從劃分田界做起。劃分田界如果不公正,井田就分得不均勻,作爲俸祿的穀物田租也就收得不公平了,所以暴君污吏一定把劃分田界當兒戲。田界如果劃得公正,分發田地、訂立俸祿制度,就可以輕易辦妥了。 “滕國雖土地狹小,但也有當官的,也有種田的。沒有當官的人,就沒人管理種田的,沒有種田的,就沒人養活當官的。建議在郊野實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在城市實行十分抽一的貢法。卿以下官吏都授給圭田,圭田的大小是五十畝。家裏還有剩餘勞力的,另授田二十五畝。老死或搬家,也不離開本鄉,鄉里同一井田的人家,出入相伴,防盜禦寇互相幫助,有病互相照料,於是老百姓就會彼此親愛,相處和睦。縱橫方圓一里的地爲一個井田,每個井田九百畝,當中一百畝是公田。八家都授給私田一百畝,共同耕種公田。公田裏的活幹完了,然後纔敢幹私田的活,以此來區別當官的和種田的。這就是井田制的大概。至於調整潤飾,關鍵就在於你的國君和你(的努力)了。”
释义/赏析
引詩出《詩經·豳風·七月》。 爾:語助詞,無義,於:往。茅:取茅。索:搓。綯(táo):繩子。 亟:急,趕快。乘屋:登屋頂,指修理草房。始:歲始,年初。 陽虎:即陽貨,魯國大夫季氏的家臣,與孔子同時。 夏后氏:以禹爲首領的古代氏族部落,到禹的兒子啓時建立了夏王朝。五十而貢:傳說夏代每戶授田五十畝,每戶上繳一定的收成作爲地租。這與下文的“助”“徹”,都是儒家說的土地稅法,在歷史上未必實行過。 龍子:古代賢人。 挍(jiào):同“校”,比較。 狼戾:狼藉。 盻盻(xì)然:勤苦不得休息的樣子。 雨(yù):下雨。引詩出《詩經·小雅·大田》。 庠(xiáng)序學校:庠、序、校,都是鄉里學校;學,國立學校。 射(yì):通“繹”,陳列,指陳列人倫秩序以教導。 引詩出自《詩經·大雅·文王》。 畢戰:滕國的臣。 鈞:通“均”。 經界:土地、疆域的分界。 圭田:俸祿以外另授給官吏的田,供祭祀用。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
词字云图书馆-诗词歌赋国学学习-7*24小时
  • 词字云图书馆www.ciziyun.com 点击:39134623次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chuangmi01@qq.com侵删 词字云-做你身边最得力的古文帮手,唐诗三百首,诗歌全集,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代诗词、现代诗歌、近代诗歌、外国诗歌,打造全诗词数据库网站和社区,为您提供经典的诗词、丰富的诗词服务。以及国学经典,词字云,国学,易经,道德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离骚,古典诗词,红色诗词,近代诗词,现代诗词

    Copyright © 词字云www.ciziyun.com图书馆 001-1